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细数一分为二的惠普的发展历程

细数一分为二的惠普的发展历程

来源:雷锋网 | 时间:2015-11-03 17:20:41 | 阅读:137 |  标签: 惠普   | 分享到:

任期最短的CEO:李艾科

前德国软件巨头SAP首席执行官李艾科于2010年9月接替马克·赫德出任惠普CEO。这位被惠普董事会看作理想人选的李艾科在当时却遭到了甲骨文软件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强烈抨击。埃里森在致《华尔街日报》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无语了。惠普有好几位出色的内部候选人,但他们却选择了一个最近因管理不善被SAP炒掉的CEO。”

细数一分为二的惠普的发展历程

2011年9月22日,在为期11个月的任期之后,李艾科被惠普公司辞退。

“他是一个称职的软件营销主管,”Del Prete说,“不过仅此而已。他有一把锤子,于是他把一切都变成了钉子。这也是他任职期间的唯一亮点。“

在李艾科近一年的任期内,惠普股价狂跌近半,将惠普前任CEO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亿美元投资几乎完全浪费掉了。简单地说,惠普在李艾科的领导下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Autonomy丑闻

纽约时报称它是“最差劲的一次企业并购案”,这次并购同样并没有帮助惠普摆脱困境。惠普在2011年花了111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制造商Autonomy,当时就被硅谷批评代价太过昂贵,也遭到了公司CFO的强烈反对,但最终仍然被董事会通过。事实证明这个交易的确做的太亏了。

当时的董事会都信赖了审计机构德勤对Autonomy的财务审核报告。惠普当时还聘请了毕马威对德勤的报告进行了审计,巴克莱银行等投行中介机构也参与了这项收购交易。然而无论是德勤还是普华永道,都没有能够发现任何问题。直到4月Autonomy创始人迈克·林奇被辞退后,一位Autonomy领导团队的资深成员主动“爆料”,惠普才通过调查发现,Autonomy公司存在一系列可疑的会计和商业行为,这导致惠普收购这家公司时的估值存在严重偏差。

细数一分为二的惠普的发展历程

由此带来的后果残酷。惠普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其中出现了一笔非现金商誉减值费用,该笔与Autonomy公司相关的费用价值高达88亿美元。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