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索尼是怎样在出井伸之的带领下走向衰败的

索尼是怎样在出井伸之的带领下走向衰败的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5-05-15 09:24:12 | 阅读:188 |  标签: 索尼   | 分享到:

出井伸之的某些哲学观确实十分强大,却也充满着马萨里克般的不切实际。托马斯·马萨里克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首任总统,在民族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他肢解了奥匈帝国,造成了欧洲大陆的不稳定局面。民族纯粹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语言或者种族上的少数民族,马萨里克的哲学观本身就是偏颇的。对应到出井伸之对未来的构想上,也许我们可以说他秉持的是一种“数字主义”。出井伸之曾经说:

“业务本身存在一定地逻辑性:如果我们能像银行家一样将我们地业务归结为数字,那么我们便不必整日为数字背后隐藏的心理和情绪所困扰。我们不会无视文化差异地存在,反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不因文化差异而影响对公司控制力地机制。在一个战略性地控股公司里,你根本无须文化因素的参与。”

正是这种去文化因素的抽象逻辑,导致了索尼在创新上出现了巨大的断层。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的创新特点是建立在个人关系之上,这种个人关系可以使得组织中的人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工作中,而不会斤斤计较,同时,个人间的情感是激活创新灵感的绝佳催化剂。当出井伸之全面改造索尼的管理文化时,只顾着实现自己在未来数字世界的宏伟布局,而破坏了索尼创新的基因。

索尼是否真的适应绩效主义,事实已经给出了证明。

为让索尼继续在去日本化的道路上狂飙突进,出井伸之选定的接班人是不会日语的斯金格。事实证明,斯金格主政后的索尼正式进入了衰退期。索尼曾经赖以成名电子产品业务日渐式微,加之金融危机的爆发,斯金格黯然下台。

约翰·内森认为,出井伸之上台是索尼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左边是曾经因为崇尚情感因素而带来的创新精神,右边则不得而知。事实上,出井伸之对索尼的变革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教学案例,即如何在文化改造和战略变革上求得平衡。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