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通信五乱象:用户信息为什么会泄露?

通信五乱象:用户信息为什么会泄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时间:2015-09-07 09:39:02 | 阅读:160 |  标签: 信息安全   | 分享到:

自9月1日起,根据工信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全面推行,未及时完成实名制登记的用户,运营商将对其进行停机处理。实名制的出台,对遏制电信骚扰的作用究竟如何?电信骚扰背后究竟构成怎样的产业?治理电信骚扰在立法层、执法层、监管层等方面究竟遇有怎样的障碍?面对电信骚扰,用户应该何去何从?

一问:用户信息为何会泄露?

事实上,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人数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超过半数网民的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

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以下简称12321举报中心)公布《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等;49.9%的网民个人通讯信息(即时通讯记录、手机短信等)被泄露过。

“目前黑色产业链(简称黑产)已是数千亿的市场了,电信骚扰诈骗是其中之一。”曾从事企业安全工作多年的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数据获取、数据贩卖,到实施骚扰,一系列环节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李明介绍,目前当日即时数据(类似于火车站、航空公司等的用户信息)的市面价是10-20元/条不等,企业数据视其价值可卖到几十万到上百万元,“黑产”QQ群里每天都有吆喝着贩卖数据的人。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黑产”从业者甚众,而电信骚扰诈骗也已形成一整套高度流程化的分工,以逃避侦查及取证。其中,信息泄露环节就有多种可能:企业用户数据系统被黑客入侵;企业“内鬼”贩卖用户数据;用户手机中存在恶意软件、病毒、木马窃取信息;恶意WIFI以设伏方式截获信息……用户可能在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个人信息早已被一览无余。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