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飞信,还能飞吗

飞信,还能飞吗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6-05-25 09:47:57 | 阅读:76 |  标签: 飞信   | 分享到:

从微博营销的角度,上海移动“诚意满满且机智灵活”。但从飞信的业务层面,知名电信研究和IT咨询专家马继华直言:“如果中国移动的飞信真的按这个套路走下去,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马继华认为,飞信的吸引力就是短信与飞信客户端的连接,但在短信先死的现在,这种吸引力反而成了鸡肋。不论是堆砌市面现有IM功能还是难以割舍PC场景,飞信谈不上成功。“从‘综合通信服务’到‘融合通信服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下去,甚至活出色彩来,中国移动就必须勇于向自己的过去告别,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发展互联网业务。”

马继华建议:内心清零,从头开始,飞信这个名字也不一定值得保留。他进而说明,模仿微信、QQ的阿里来往没有成功,专注企业市场的钉钉反另辟蹊径,如今企业版微信反而成了跟随者和挑战者。

缓慢的融合通信

以软件思维另辟蹊径之外,业界普遍认为以飞信为代表的运营商主导的即时通信,有更大的路径可以走,那就是融合通信。简单而言,类似于苹果生态,将通话、信息、联系人等各项服务与手机底层绑定,用户打电话、发信息甚至群聊、图片、邮箱等都集合在一个系统内,统一用流量计费而不是像大多数中国用户,电话按分钟、短信论条、流量另算,即便每年提速降费或者推出各种套餐,但运营商把控的沟通业务多年未变。

但这种功能、产品导向显然不是资费导向的运营商所喜欢的,这意味着运营商需要牺牲掉相当大的利润来完成过渡,还要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直接竞争。不过,无论是政策要求还是产业需求,往融合通信的路上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飞信没有成功,但中国移动受到微信的冲击持续增大,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5%,短信使用量下降10.6%。

融合通信是移动的一项长期计划,今年已经到了逐步上线的阶段。例如年初各家手机厂商开始支持的VoLTE,是通话和视频服务的转变;而接下来短信也将迎来新的改变,开始采用国际标准的RCS协议,这个变化通俗来说就是短信也要开始走流量了,与通话和视频的改变一样。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