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服务 > 生活常识 > 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6-02-26 15:20:29 | 阅读:140 |  标签: 由来 立春   | 分享到:

公历每年2月3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6年立春时间是2月4日下午5时46分,当天晚上7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而24节气是从《礼记•月令》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记载。历法经过多次变革后,在汉代始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立春后白昼长了,气温渐渐上升,日照、降雨也增多了。春天的天气回暖,适合春耕,这时小春作物长势加快,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大春备耕也开始了。因此“立春”对于农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春天是农夫们开始耕作的时候,立春日的天气好坏也能用来预测全年的农作收成状况。如果立春当天是晴天,这一年五谷就会丰收;相反的,如果这一天下雨,作物就会歉收了。

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皇室朝廷每到立春之日,都会以祀春仪式来迎接春天的来临,并且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民间也有许多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如“打牛”、“咬春”等,立春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

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自周代起,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迎春庆贺礼仪。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一。
  打春:   
  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 
  打牛是汉族民间风俗,在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丰年或是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的习俗,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