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一个通信诈骗村的诞生:诈骗成了“发家致富”捷径

一个通信诈骗村的诞生:诈骗成了“发家致富”捷径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时间:2016-01-20 19:49:14 | 阅读:50 |  标签: 电信诈骗 诈骗   | 分享到:

在吴明的村子里,有的村干部往往是诈骗的佼佼者。“他们能说会道,家里人也多,自然赚的也多。”吴明说,不少村民在“猪”上钩后,没有把握,都会去找村干部帮忙。当然,这需要从诈骗所得款中取出一部分作为提成。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也更加具有隐蔽性。作案者只需要通过网络智能语音平台自动拨打软件来拨打不特定用户,或者是群发短信的手段就可实施诈骗,不会跟受害者产生正面接触,跨区域犯罪的特征日趋明显。

公安部统计,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四十余万起,群众损失107亿元。而在2013年,电信诈骗案发案就已达三十余万起,群众被骗100亿元。

“重金求子”的诈骗手法也从开始的街头贴小广告,发展到了登广告、短信群发和电话群拨。“案件的受害者和报案者大多在外地,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大多都已成了气候。”时兴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诈骗人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让时兴国震惊。他曾经审讯过一个犯罪嫌疑人,小学三年级文化,连拼音都不会,但跟别人打字的时候从来不会有错别字。“他们肯钻研,会买手写板,甚至买字典,一点点查拼音。”

7.2000元的宽带

电信诈骗已经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曾有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海南的骗子聚集人数最多,超过4万人次,占全国骗子总数的30%;其次是广西、福建。

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看来,这其实是中国特有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只要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并获取了利益,整个地区的人都会跟进学习。”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诈骗的区域化特征与一个地方的人占据一个产业是类似的,比如说申通快递、圆通速递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为浙江桐庐人开的。

在他看来,在这条独具中国特色的“产业聚集”背景下,如果相应的条件不成熟或者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扭曲。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