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封闭VS合资:重塑网络安全产业链

封闭VS合资:重塑网络安全产业链

来源:信息安全D1net | 时间:2015-10-10 09:03:31 | 阅读:62 |  标签: 信息安全D1net   | 分享到:


一位工信部高层曾指出:“事实上,由于稳定性、防攻击的技术薄弱,用国产的也未必安全,但用国外产品,肯定不安全。二者的区别在于产品、技术、服务、监管的风险可控,这是信息安全对IT企业的基本要求。”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这标志着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新华社在当天的新闻稿说,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设立了规模接近1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以期用15年时间再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这一基金除了扶持本土企业的研发设计之外,还将支持企业的海外资本收购、人才引进等战略行为。


在此背景下,包括浪潮、中科曙光、龙芯、锐捷网络、华胜天成、人大金仓、金蝶、用友、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神州数码、清华同方等在内一批国产IT公司,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美国仍处处对华设置障碍


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美国企业们,是中国企业最佳的合作标的,但摆在面前的,是美国对中国日益严格的“防范”。


2014年9月,Intel以15亿美元入股中国芯片国家队——紫光集团,当时,业界猜测Intel有可能将核心的X86技术授权给紫光集团。但知情人士透露,“该提议直接被美国政府否决,目前看不到Intel对外授权X86的可能。”


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都要经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批,刚刚落地的华创投资收购美国豪威科技,在CFIUS审批期接近两年。而中国企业更多的收购则被CFIUS扼杀在摇篮中。国内知名集成电路咨询公司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介绍:“只要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都要面临严格审查,尤其是国资或者国企、央企的并购。甚至还有中国财团被美国标的以‘很难获得美国审批’为由被直接拒之门外。”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