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网银被盗刷,银行应不应该赔偿?

网银被盗刷,银行应不应该赔偿?

来源:大洋网 | 时间:2016-03-26 15:31:14 | 阅读:183 |  标签: 支付宝 网银   | 分享到:

银行方面辩称,被盗刷的金额全部是通过网银或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方式支付,是张女士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纠纷;且卡被盗刷的前几日,张女士有两次网上交易记录,她被盗刷且未收到短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手机使用不当被植入木马或进入诈骗的网站页面被盗取银行卡卡号、身份证信息。

法院审理查明,涉案的几笔交易无需使用实体银行卡,有别于传统的实体银行卡被克隆后盗刷的案件。不排除张女士在操作过程中泄露账户信息的可能性,且不能举证证明银行存在违约或有过错。

最终,经法院释明,张女士申请撤诉。法官解释,鉴于密码私密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如果发卡行提交了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使用银行卡和密码的证据,在持卡人没有充分证据予以反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持卡人没有尽到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

案例2:事主轻信致泄密银行二审赔7成

另一起案件中,梁女士遇到了与张女士相似的情况,她的索赔要求获得二审法院的支持。判决改变了目前各地许多法院对此类网上盗刷案件的通常做法。

时年57岁的梁女士很少用网上银行,但会使用支付宝还款。去年她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通知她的账户被盗用,需要按短信提示到链接网址输入个人信息。很快,梁女士的网上账户被第三方支付方式转走了7笔钱共计19200元,但至今未收到任何短信通知。因银行拒绝赔偿,梁女士起诉至法院。

被告银行辩称,梁某故意或过失泄露银行卡的相关信息,应对其本身的过错自行承担责任。梁不服其诉请未获支持,向越秀区法院提起了上诉。去年10月26日,案件获得改判。银行最终被判担责70%

法官介绍,二审改判理由是银行向储户预留手机发出的验证码短信被拦截,导致储户款项损失,表明银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未正确尽到通知义务。法院认定银行对于储户的款项损失存在违约行为。考虑到银行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事主体,在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有能力预防和避免犯罪嫌疑人通过科技手段来侵害金融服务系统,以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法院酌情认定银行应对储户的损失承担七成的赔偿责任。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